蒋介石为何斗不过毛主席?听听他的铁杆部下杜聿明怎么分析。
1949年杜聿明被解放军俘虏后,关押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教育。经过长期学习改造,他深刻认识到自己过去对百姓犯下的错误。1959年政府实施特赦政策时,他成为首批获释人员。在十年关押期间,杜聿明认真研读共产党文献和毛泽东著作,对毛泽东的思想有了更深理解。
1973年参观毛主席故居时,他不禁感叹:毛主席真是战神般的存在!
作为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将,杜聿也终于明白了老蒋败给毛主席的原因。
首要原因在于国民党内部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。
共产党就是要帮老百姓过上好日子,特别是那些受穷受苦的普通群众。正因如此,无论哪级指挥所都布置得特别简单,墙上挂的、桌上摆的全是作战地图。像有位将领连房顶都贴满了地图,这样躺床上也能盯着战局变化琢磨战术。
不像国民党那样,战场上还在搞内斗,前线打仗后方却忙着搞派系活动。
其次,蒋介石实行个人独裁统治
蒋介石确实有些本事,否则也整合不了那么多地方势力。但这个人做事只考虑自己得失,国民党军队里其实有不少厉害的指挥官,他们提过很多靠谱的作战方案。不过老蒋总怕别人抢了他权力,排兵布阵时经常搞些外行操作,弄得底下军官们一肚子牢骚。
不过毛主席始终坚持任人唯贤,处理问题也时刻顾全大局。
第三,论军事指挥才能,毛泽东确实比蒋介石更胜一筹。
毛泽东虽未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,却凭借酷爱读书且善于钻研的特质,在长期战争实践中总结出独特的军事理论,最终成长为国际公认的卓越军事战略家。
蒋介石始终不愿承认自己军事才能逊色于毛泽东,但他在对美关系中处处依赖,而毛泽东却能带领军队在朝鲜击退美军,双方差距一目了然。
第四,蒋介石常常绕过直属下级直接下达命令。
这可能是老蒋不愿交权的表现,每到关键时候总爱亲自插手指挥,杜聿明对此应该感受最深。
淮海战役中,正是因为蒋介石突然下达紧急指令,导致杜聿明及其数十万大军迅速溃败。
毛主席主要负责把握大方向,具体打仗的事情都放手让将军们自己做主。
第五,人员调配的差异
毛主席选拔人才不拘一格,善于发掘不同背景的能人,总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,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。在下达命令时常用"灵活处置""依实情而定"等表述,鼓励前线指挥员发挥主观能动性。他对干部既看重政治觉悟,又重视实战能力,对于工作失误也能客观看待,允许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教训。
蒋介石用人只信自己圈子里的亲信,重用同乡校友和嫡系部队,其他人需要时给点小恩惠,猜疑时就推出去当炮灰。他这套拉帮结派的手段国民党高层都门儿清,队伍自然也就拧不成一股绳。
杜聿明曾指出,蒋介石最终溃败的核心原因,在于他彻底丧失了民众的支持基础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